六大会战(1937—1945)(《太原大会战1937》 《淞沪大会战1937》 《南京保卫战1937》《徐州大会战1938》 《长沙大会战1939-1942》 《湘西大会战1945》) TXT,PDF迅雷下载
六大会战(1937—1945)共含六册:《太原大会战1937》、《淞沪大会战1937》、《南京保卫战1937》、《徐州大会战1938》、《长沙大会战1939-1942》、《湘西大会战1945》。
《太原大会战1937》
抗日战争初期,在中国华北地区,中日两军曾进行过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太原大会战。大敌当前,一向闭关自守的土皇帝阎锡山举起了抗日的大旗。毛泽东看好山西,八路军三个师的主力悉数入晋。平型关下,林彪让世人大吃一惊。南京最高当局下令处决“作战不力”的中将军长李服膺,全军震惊。郝梦龄忻口战死,成为中日交战后第一个血洒疆场的军长,英名长存。卫立煌、傅作义、李仙洲、陈长捷、孙连仲、董其武等国军名将奋勇当先。南口之战,平型关、忻口、娘子关之战,太原守城战,每一战都洒满了英雄血。国共两党尽弃前嫌,携手抵御日寇,开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大好局面。太原会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有着独特的意义,谱写了悲壮的历史篇章。
《淞沪大会战1937》
“八一三”淞沪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
本书以中日上海战场为主线,以国际外交斗争为背景,展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万众一心的凛然正气,描写了从统帅部的高级将领到各界民众的抗日救亡活动。一触即发的虹桥事件,寸土必争的“血肉磨坊”,姚子青营宝山悲歌,八百壮士威名四行;大场撤退,杨行喋血,闸北大火,直至孤岛沦陷。既有枪林弹雨的浴血厮拼,又有秘密战线的除奸暗杀;还有赤胆忠心的悲壮英烈和名扬四海的慷慨义举。
作者采访当年官兵,踏看战场地形,查阅原始档案,以翔实的史料和文学笔法,全景式地再现了1937年8月13日开始历时3个月的上海战场的烽火硝烟,气势恢宏,场面雄奇,为历史留下了一部关于淞沪抗战的真实记录。
《南京保卫战1937》
1937年11月,淞沪会战中失利后的中国军队一路西撤,最终在南京城下打响了一场“保卫首都、捍卫尊严”的生死之战。10万卫戍部队在唐生智将军的指挥下与沿着京沪线和太湖南岸直扑向南京的日本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血战数日。此战惊天地、泣鬼神,让人不由为之掬泪。然而由于国民党当局在战役组织指挥上出现了重大错误,且战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后决定突围时又未拟定周密的撤退计划,更没有进行统一有效安排,以致在城防战中寸土不让的十万守军最终却是在突围中因自相践踏、争相夺路而损失惨重。由于撤退的中国军队在南京城下有组织的抵抗就此瓦解,12月13日,日军破城而入,古城南京沦陷,随后数万日本兽兵在南京城内烧杀掠劫,制造出了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的南京大屠杀事件。
本书首次集中日双方现存史料汇编,详细还原出这场不失悲壮与残酷的首都保卫战,并籍此纪念萧山令、朱赤、易安华、谢承瑞等等那些阵亡在南京城下的英灵忠魂。
《徐州大会战1938》
1938年是中国进入全民抗战最为关键的一年。在这之前的淞沪大会战、南京保卫战相继失败,举国上下一片消沉,中国军队士气低靡。在危机关头,国民党杂牌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孙连仲、王铭章、张自忠、庞炳勋、关麟征等,在徐州地区谱写出一曲精彩纷呈的英雄赞歌,极大地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和决心。该书披露了一系列鲜为人知的故事。
《长沙大会战1939-1942》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湖南境内发生了一场场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的激烈战斗。本书全面客观地记录了三次长沙会战的重大战役行动。在作者详实的史料占有、深入的实地考察和大量亲历者采访的基础上,作品以恢弘而细腻的文笔,再现了当年极其雄壮而惨烈的战争场景,激情讴歌了中国军民在浴血战斗中表现出的英勇精神,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生动史实,使本书具有珍贵的史料文献价值与可阅读性。
《湘西大会战1945》
1944年,中国全民抗战进入第7个年头。国民党蒋介石为保存实力,在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上,一败涂地。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军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却取得重大胜利。国民党统治岌岌可危。在此背景下,国民党军队取得美国援助,清一色的美式装备,近30万国民党精锐部队在湘西雪峰山地区,同前来进犯芷江机场的日本精锐部队展开了最后一场大拼搏。结果一纸降书出芷江,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同时诞生了国民党嫡系的五大主力军。在湘西会战中,何应钦、王耀武、汤恩伯、李天霞、张灵浦、廖耀湘、邱行湘、周志道等战将,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该书首次集中详细披露了湘西会战的历史真相,填补了抗战历史的一个空白。